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章(2 / 2)


  那次婚礼的半年以后,马丽丽忽然来约我出去小聚。我和她的关系一向不密切,虽然同学聚会时可以见到,但是从未单独在一起过,就猜她一定有什么事。

  在一家茶楼的包间里,马丽丽和我寒暄几句,忽然抑制不住悲伤,泪如泉涌,哭得浑身颤抖。我有点不知所措,安慰人是我的弱项,只好不断地给她递面巾纸,以示关心。

  马丽丽哭了一阵,哽咽着说:“淑心,咱们班里就你一个做医生的,你帮我分析分析是怎么回事。”

  马丽丽说,她做隆鼻手术后,开始感觉效果很好,很满意,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总是流鼻血,让她有些烦恼。最开始流鼻血时,量不大,用冰敷一敷就止住了。后来鼻血流得越来越频繁,量越来越大,血越来越难止住。近一个星期,每天都流一次鼻血,十几分钟也止不住。她很害怕,就到做整容的医院去问。给她整容的医生江利民说,流鼻血是隆鼻手术的正常现象,由于鼻部的血管分布很密集,而在植入假体材料的过程中,需进行鼻部腔隙剥离,会损伤到组织,造成流鼻血。只要在睡觉的时候适当垫高枕头,促进血液循环,常用无菌棉签在鼻孔内涂抹红霉素眼膏,既可以防止鼻孔干燥出血又可以预防感染。

  江利民是北京医科大学毕业的医学博士,是楚原市整容界的第一把刀,口碑一向很好。他既然这样说,马丽丽也只好相信他。

  可是马丽丽遵照医生的叮嘱做,却没有一点效果。鼻血每天都流,流得马丽丽心惊肉跳,又不敢向老公诉说真相,唯恐被他知道自己整容的秘密。由于失血多,她的脸色惨白,精神恍惚,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让她濒临崩溃的边缘。

  我说:“可是我怎样才能帮助到你呢?”

  马丽丽说:“你帮我看看,这个手术是不是出了什么纰漏,才导致鼻血流不停,你是我同学,能和我说实话,别的医生都不说实话,我也不想索赔什么的,就是怕毁容,怕死了,要是毁了容……”话没说完,鼻子里一热,一股暗红的鲜血流下来,大滴大滴地落在茶碗里。

  马丽丽一惊,忙仰超头,不让鼻血滴到衣服上,一边手忙脚乱地从挎包里摸索止血药棉。我忙帮她找到药棉,塞到她鼻子下面,又扶着她去卫生间,就着水龙头清洗血迹。

  血一直止不住,汩汩地流着。我尝试了记忆里所有止鼻血的方法,向她耳朵里吹气,掐她中指指根,都没有效果。我也有些着急,对她说:“你自己在这里用药棉堵着鼻孔,我去厨房里要两瓣大蒜,把大蒜捣碎敷脚心很有效果。”

  我跑到厨房,费了一番口舌才要来两瓣大蒜,又麻烦人家帮着捣碎,用纱布裹着,跑回卫生间。见马丽丽伏在卫生间的洗手台上,双手掩面痛哭。旁边站着一个痴肥白腻的中年女人,一边提裤子,一边狐疑而兴奋地看着她。

  我快步走到两人中间,挡住中年女人的视线,侧着身子对马丽丽说:“丽丽,是我,大蒜要来了,你的鼻血还在流吗?”

  马丽丽发出低沉的呻吟声,摇头含糊地说:“不流了,我要死了。”

  我安慰她说:“你看这样好不好,明天你到医院里给鼻子照个x光,把片子送到我那里,我找专家帮你看看。我虽然是做法医的,但是术业有专攻,对整容的事情不大懂,刚好我认识一个这方面的专家,应该能给你有益的建议。”

  我所说的那个专家的确是做整容的,不过是专门研究给死人整容的,是松江省公安系统尸骨分析的专家。我没敢把这个专家的身份透露给马丽丽,怕她反感。

  那个专家给出的意见是,鼻骨填充物位于骨膜和骨质中间,位置正确,比例恰当,算是一例成功的手术。根据整容医院提供的报告,鼻骨填充物是加工精密的骨粉,并有卫生监督部门的产品质量报告,与马丽丽的骨质的契合程度很好。所以流鼻血只能看成是正常的并发反应,只要注重保养,坚持用药,也许可以期待逐渐好转。如果实在不见效,最终只能把填充物取出来,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马丽丽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可是她也没有别的解决之道,只能顺其自然,每日里以鼻血和眼泪洗面。

  2.火化风波

  这年夏天的发案少,我踅摸到刑警队的办公室里百无聊赖地翻看《松江晚报》,一边促狭地想,这间报社出过一个杀人狂魔,居然没影响到发行量,还带来了广告效应。翻到社会新闻版,一则新闻吸引了我的注意。

  那则新闻的标题是《人未火化骨灰已收》。说的是在某市殡仪馆发生一起罕见的事件,死者还没火化,家属已拿到骨灰,家属们的哭喊响彻墓园。事件被媒体披露后,引起近年曾在该殡仪馆火葬过亲人的市民恐慌。当地官方的说法称,这起事故是由于火化工责任心不强而导致的,肇事者当时赶着去参加一个饭局,所以用积存的他人骨灰滥竽充数,这只是个案,市民无须恐慌。但是被死者家属殴打的火化工则说,是他师傅让这么干的,两年来一直都在这样做。

  我看完这则新闻,气得一拍桌子,话还没出口,那边马经略也一拍桌子,说:“这些人胆大包天,连死人都敢捉弄。”原来他也刚看完同一条新闻,同样气得不行。

  刑警队负责对外宣传的女干事秦观说:“你们这些平时不看报纸的人,偶尔看一次就怒发冲冠,如果每天都看,还不要气出心脏病。《松江晚报》是拣着软柿子捏,也就是写写那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小地方,说不定楚原市也有这样的事,报社不敢捅出来而已。”

  我说:“这个倒不是没有可能。这真是缺德无底线,欺骗人家一辈子,最后一站火化成灰了,还要继续被骗。”

  马经略说:“每天做同样的工作,人就麻木了。医生每天看病人,对疾病就麻木了。火化工每天面对尸体,对尸体就麻木了。所以对死者家属来说是天大的事,对他们而言却仅是日常工作而已,即使出错也没有责任人会放在心上。”

  我说:“不管怎么样,底线的道德还是要守住的。我们都不是圣人,却也不能做坏人。”

  秦观说:“前两天楚原市的火葬场也出过一件事,当时家属还报了警,派出所的警员到过现场,不过由于没有证据,事情最后就不了了之。”

  马经略说:“是什么事?”

  秦观说:“是家属怀疑死者的器官丢失,可是火葬场不承认,也不同意延迟火化,因为追悼厅和火化炉的排期都很满。那几个家属都是没什么主意的人,犹犹豫豫地,被火葬场的人连哄带吓地把尸体火化了。派出所的警员赶到时,尸体已经进了炉子,没办法取证,只好安抚安抚就算了。”

  我说:“这是那几个家属的错误,他们对尸体有暂时的处置权,为什么不坚持住?”

  马经略说:“现在的火葬场很强势,它独家垄断经营,那几个家属要是没有确凿证据,万一被火葬场方面占住理,事后再想火化,恐怕加十倍的价钱还要被人刁难,升斗小民,生死大事也不能自己做主的。”

  正说话,我的手机忽然响起,接起来,是一个年轻的男人声音:“淑心姐,我是冯可欣。”

  冯可欣?我停顿了两秒钟,想起来是在庆县办案时见到的那个年轻刑警,说:“想不到是你,你在哪里?最近还好?”

  冯可欣说:“我就在楚原市,不久前从庆县调过来,在清源里派出所做副所长。最近工作忙,没顾得上去看你。我现在火葬场出现场,遇到一个棘手的案子,你如果手头没有工作,能不能过来帮帮我?”

  我说:“倒是没事,不过我只服从市局的调配,上班时间离开警局要和富强打招呼才行,你等一下,我向他请示。你那边是什么案子?”

  冯可欣说:“死者家属说尸体的器官丢了,可我们到现场的时候,尸体已经火化了,现在死者家属和火葬场闹得不可开交,我们取不到证据,也没办法调解,你能不能过来帮我们找找证据。”

  我到达楚原市火葬场时,争端双方和冯可欣已经坐到火葬场的主任办公室里,死者家属仍然情绪激动,冯可欣勉强稳定住他们。

  冯可欣掌握的案情是,死者家属冯天亮、胡云霞是夫妇,死亡的是冯天亮的哥哥冯海亮,死因是车祸,在现场的还有冯海亮的妻子钱云和儿子冯远。火葬场方面的代表是主任李刚和冷库主管张明春。本来冯海亮的遗体已经安放在灵堂里,只等家属做最后告别后就把遗体送进火化炉。冯海亮的遗体上身穿着簇新的寿衣,躺在棺材里,下身盖着雪白的棉布,四周堆满金黄色的菊花。来送别的亲友围着遗体转一圈,洒泪挥别最后一程。

  谁也没想到冯海亮的十岁的儿子冯远忽然扑上去,踩在菊花上跌跌撞撞地跑到棺材旁,抱住遗体痛哭起来,一边哭一边摇晃说:“爸爸别走,爸爸不要走啊!”众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好一会儿才有人明白过来,过去把他拉开。冯远仍然挣扎着哭叫不止。

  告别仪式后,冯海亮的遗体被送到火化炉前等待焚化。冯远忽然向他妈妈钱云说:“妈,爸爸的腿没有了。”钱云正在悲痛中,思绪有些混乱,听儿子说话,也没反应过来他在说什么,就抚着他的头发,哭得更厉害了。

  冯天亮在旁边隐约听见,就问冯远说:“你说什么?”

  冯远说:“爸爸的腿没有了。”

  冯天亮一惊说:“你确定吗?”

  冯远说:“我刚才抱着爸爸哭,他的腿那里是空的。”

  冯天亮惊得三魂出窍,急忙向火化炉前冲去,被火葬场的工作人员拦住。

  冯天亮说:“我要找你们领导,暂时不要火化。”

  话音未落,里面有一个破锣般的声音嘶哑地喊道:“开炉!”一道耀眼的强光一闪,一具躯体被推进熊熊烈火中。

  冯天亮绝望地吼一声,血往上冲,挥手打了阻挡他的工作人员一耳光。火葬场的员工们见状,呼地围拢过来,眼看就是一场群殴。

  冯家亲属见事态要闹大,有人拨打了报警电话。

  冯可欣带了一名民警赶到现场时,遗体已经成了灰,在火化炉外冷却。冯可欣了解过案情,感觉非常棘手。没有实物证据,冯远还是个孩子,又是死者的儿子,他的话不能作为证据。只能进行调解。但是冯天亮为人强悍,说什么也不接受调解,当着警察的面几次要冲上去痛打火葬场主任李刚。

  李刚四十岁出头,心宽体胖,满面红光,他一脸真诚地对我说:“这种事情在我们这儿还是头一次发生,我可以用党性和人格担保,尸体的双腿绝对没有丢失,我们单位的管理是严格的,制度是健全的,工作是认真负责的。退一步说,谁要尸体的腿干什么?没有用嘛,这个不合情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