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0节(1 / 2)





  松格里但笑不语,扫了眼一旁独自喝酒,谁也不理的四爷,挑了挑眉,跟刚过来的七福晋哈达那拉氏聊起来。

  主要是她心情好的原因,也没办法跟别人讲。

  四十三年过去,等二月里弘晖就九岁了,过了八岁这个坎儿,松格里只觉得自己整个人都轻了三分。

  虽然松格里面上一直不显,也不曾跟四爷说过这个问题,可整个四十三年,松格里都是紧绷着的,甚至有些紧张到神经兮兮的。

  起码李思敏就已经不知道多少次,被松格里叮嘱让他盯紧了弘晖,叮嘱到他没事儿都不爱来正院了。

  所以四十三年过去,对松格里来说,比给前世的弘晖报了仇还让她高兴。

  最近正院里的奴才们也都莫名其妙的呢,明明外院里气压低到奴才们都恨不能哭出来,怎么正院欢天喜地的很。

  不知道的还以为福晋跟四爷打仗打赢了呢。

  不过在一定程度上,四爷如今的样子跟松格里也不无关系,只是她不是很在意罢了。

  不就是国破家亡的打击和对自己理想的翻天覆地么,作为一个曾经的皇帝,这些只不过是小菜而已,早晚能消化掉。

  她完全不记得自己曾经看到那个时代时,眼睛都要泣血的难受,以及四爷并非是从皇帝时期重生回来这件事情。

  作者有话要说:  四爷这辈子有些闲云野鹤了,可皇帝还是不能换人呀,总得让他认清楚现实~

  这也算是松格里虐四爷的方面之一了,四爷有些太理想国~

  明天十二点见哦~不见不散!

  第93章 想明白(一更)

  四爷在四十四年的整个春节期间,都有些低沉。

  这种低沉明显到康熙都感觉了出来, 他还私底下派李德全专门去询问了一番, 却没得到什么有用的回答,只说没什么事情。

  可康熙见老四媳妇神采飞扬, 眼见的脸色还挺不错,有些搞不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德妃也觉得这事儿蹊跷,听了康熙几句似是而非的暗示,到底是没忍住问了松格里。

  “真没事儿, 要是有什么大事,我们爷早风风火火去解决了,不过是……爷最喜欢的那串佛珠丢了,他觉得这寓意……不大好。”松格里笑语晏晏的回答德妃。

  私底下她想着得让明言记得提醒自己, 让四爷把那串佛珠给收起来, 再别带出来了。

  本来么, 一个皇子阿哥, 天天手上带着遗传佛珠子,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嫁了个和尚呢。

  “这话儿怎么说的,值当的为了一串佛串这么上脸么, 满朝文武还有皇子阿哥们可都瞧着呢,这老四,你也得跟他说说,他这都二十七八岁的人了,怎么还跟小孩子一样。”德妃不管信还是不信,反正面上是信了的, 无奈的摇摇头嗔了几句。

  回头德妃不经意把这话透露给了康熙,当时康熙脸色就有点黑。

  过完十五以后,康熙脸色不渝的赏了四爷几串名贵佛珠子,还私底下敲打了他一番。

  大意是:信佛向善是好的,可若是因为这个影响了心情,还不是一天两天的,你可得记得你到底是老子的儿子,若是有个不正常的想法,老子直接送你去西天,那不是更虔诚。

  四爷摸不着头脑,又满身冷汗的被康熙威胁了一通,回到府里,就接到了李福海的信儿,说是福晋正等着他。

  四爷胸中窒了一下,到底还是闷闷的应了下来。

  “给爷请安。”松格里见四爷一来正院这幅不自在的样子,若不是为了正事儿,她真觉得这样好极了。

  “你可用了晚膳了?”四爷神色淡然的坐在软榻上,不知道该跟福晋说什么,只能从最基本的开始问候起。

  “用过了,臣妾有话想跟爷说。”松格里扫了苏培盛等人一眼。

  苏培盛并明谨几个了然又熟练地退出去,把门关上,几乎是瞬间走了个精光。

  “今儿个额娘问臣妾,爷为何整日闷闷不乐。”松格里坐在四爷的对面,手中端着茶慢慢喝了一口。

  “臣妾说您从潭柘寺请回来的那串佛珠丢了。”

  四爷惊讶的抬起头,他就说皇上怎么突然心不甘情不愿的赏了他佛珠,还说话那么不客气呢,感情根子在福晋这里。

  “臣妾总不能说……爷是被臣妾的话吓到了,毕竟那话臣妾也不能再说一遍。”松格里好整以暇的回视四爷,一点都不紧张。

  “胡说,爷什么时候……吓到了。”四爷不自在的低声呵斥着反驳。

  “那爷天天耷拉着脸,谁都不肯理,是为了什么 ?”松格里毫不客气的问。

  “爷不是……不理你,只是想到你说的话,爷还没彻底想清楚,等想清楚了,爷还会过来的。”四爷低声似是回答似是安慰道。

  “……臣妾是说过年期间的事儿,大臣和阿哥们给你敬酒,你理都不理,别人看见你脸臭,也不敢理你,可不都各自猜测么。”松格里翻个白眼,谁跟他讨论理不理她的事儿了,她恨不能这位爷永远保持这个状态。

  “建议您还是尽快想清楚,毕竟……时不我待呢……”松格里说完这话,就客客气气请走了四爷,充分证明她一点都不在乎这位爷到底来不来正院。

  这番谈话没多久以后,朝上就发生了一件大事,也是松格里跟四爷提起过的事情。

  二月初三,理藩院就俄罗斯人越界杀人及布里亚特人向属大清一事的进度,向康熙汇报。

  俄国来使宣称,喀尔喀蒙古二十人沿俄罗斯汗属地河源而上,至额尔古纳附近敖嫩河一带,想盗索伦杀其头领,并盗其马匹衣物等,态度极其强硬的额要求大清给个说法。

  “臣等已经调查清楚,被送回的伊尔颠等人并未进入敖嫩山中,也并没有杀死俄国人,反而是俄国的打鹿人二百余人进入喀尔喀杀死了我大清百姓,才被伊尔颠等人拿下。”理藩院阿喇尼汇报。

  朝中众人听到后,议论纷纷,脸色都有些不自在。

  本来作为礼仪之邦,前些日子俄使来状告大清百姓杀害俄国人,让朝臣们都觉得这几个人罪大恶极,丢了大清的脸面,哪想到……

  “你可能确认?”康熙坐在上首皱着眉头问,这两国之间,一个处理不好,就容易发生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