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小女爱财,天经地义(2 / 2)


  女友小张也大吃一惊,警告我以后要看好自己的钱,否则等老糊涂时能被这丫头全转走。刚好小张是搞经济诉讼的,专门跟林林谈了一次话,告诉她交易的公平原则不是她所理解的样子。如果有人诱骗能力不对等的一方签订不平等合约,不但合同无效,而且还要赔偿对方损失,交付罚款,甚至被关进监狱。我讲不出大道理,但在旁边添油加醋,灌输些童叟无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

  弟弟却一点也拎不清,还仗义地为姐姐作证,说他愿意把钱给她,反正放在兜里也没用,交出去后,林林还让他玩了三下蹦蹦球呢。我们更崩溃了,闹了半天还不是随便玩,只可玩三下。这个傻小子,常言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他自己不争气,别人也没办法。

  弟弟小虎的个性与林林非常不同。他感情丰富细腻,绘画音乐都好,也舞枪弄棒,有豪爽的一面。但对于钱,他没有任何概念,蹦蹦球的例子就是最好的佐证。

  去年我看了电影《悲惨世界》,又上网找到舞台版做比较。小虎闻声凑上来,我因故离开后他还在专注地看。演到学生在街头与政府军激战,他评判说这个皇帝太傻,要对别人好点就不会被打下去,谁都不死那多好。

  说实话这种剧对小孩来说很枯燥,他不但看得下去还津津乐道。林林瞄了几眼后,就模仿着唱腔走开了。一个对倒闭餐馆感兴趣,一个对法国革命感兴趣,喜好不是一般的不一样。

  今年春天姥姥来美探亲,某晚带林林出门散步,回来后直呼了不得了。原来林林在路上捡到一块小彩石,把玩了一会便开始哼唧。姥姥忙问怎么了,她闷闷不乐地答,可惜是块石头,要是金子就好了。姥姥自愧活了七八十年,没见过这么无由爱财的小孩。

  林林还有厉害的一招是捡钱。除了在梦中,我从来没捡过钱,她却能经常发现几分几毛的,最多一次二十美刀。我问她为什么总盯着地面看,她一脸无辜地回答我习惯了呀。可惜晚生了一百年,否则我一定送她去阿拉斯加淘金去。

  今年暑假,鉴于她屡次提出卖柠檬水的请求,我应允了。不过我很快发现了问题:她只给顾客倒大半杯,而不是一满杯;碰到额外给钱的就笑逐颜开,油水不大的便牢骚满腹;货存不足不是去调制新的,而是加冰掺水,小奸商的品质一览无遗。

  我在附近照应本来是怕她新手吃亏,没想到坑人的是她。于是我紧急叫停,整改一番才准许她重新开张。之后她倒也守起规矩,收获颇丰,数钱时,水汪汪的大眼睛更加波光粼粼。

  她对买卖的喜好远超我的想象。比如我家史上第一次庭院销售,就是由她倡导和操办的。春天多余的菜秧被我扔掉,她捡回来栽上说可以卖。她还搜集那种只有老太太才爱用的优惠券,我阻挠也不是鼓励也不是。彩票她也总要试,并自说自话地制定中奖后的花钱计划。各种广告也让她兴趣盎然,推荐这个那个,搞得我头大如牛。

  碰到学校里形形色色的筹款义卖,更令人紧张,因为她总歪着小脑袋不停算计,作业都不按时完成。多次劝解无效后,我向她摊牌:如果不想自己被卖,就要先学本事,附近的大学像西北大学的市场营销、芝加哥大学的经济金融、香槟分校的会计,还有各类商科,都是讲生意经的,将来你都可以去上,爱卖啥卖啥,只是不是此时此地。

  后来在老师的协助下,她熊熊的销售之火才得到抑制,但仍赢得box tops

  我不得不认输,向老彼感叹女儿跟钱这么亲,以后肯定会发财。他不以为然,说也可能就是个收银的,天天摸钱,跟发财无关。我不理他,继续幻想,那就让她挣钱吧,将来供弟弟搞艺术。老彼更干脆,说你怎么知道她不会给他放高利贷,还是让弟弟先自保吧。

  我以前一直认为,人对钱财的认知是后天习得的,历史书上不是都写着嘛,人类使用货币起源于物物交换的需要。可林林什么都不缺,别说受过,听都没听过没钱的苦,却为何对钱如此着迷,实在让人费解。

  至于是否源自遗传,答案也是否定的。首先我是需要时才会想钱的人,根本没有发财的基因。其次也并非她爸真传,因为被我问及老彼尚为小彼时是否财迷,奶奶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边摇一边说:你的孩子是这样,我的孩子不这样。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与那些父母毫无艺术细胞但孩子却能歌善舞的一样,林林爱财的特性是源于上天,属于她自己的特质,不论我喜好与否,除了接受别无他法。

  曾有一位做医生的女友,朋友里数她挣的最多花的最少,还总担心积蓄不够,未雨绸缪,钱让她欢喜让她忧。我当面背后都叫她财迷,还伺机让她出血。说我完全不羡慕她的钱是假的,但我不希望林林变成她那样,因为多金并未让她更有安全感。

  以我这种心态,招架一个与自己天性迥异的孩子,难免矛盾重重。有的小孩调皮捣蛋让大人抓狂,岂不知钻到钱眼儿里的孩子也好不到哪儿去。

  林林对与我在钱上缺少默契也很迷惑,只是还不会表达。后来我察觉到了,就和她解释,这世上有几种叫作户口、托福、签证和绿卡的东西,都不好玩,可我却不得不玩个遍,哪顾得上去发财。也正因为我玩过了她就不用了,才可以去做别的,包括追求金钱。不过如果物欲过重,会失去很多快乐,因此我们要注意。

  道理虽懂了,但林林仍很担心,等她长大后,钱是否都被别人挣光了。我向她保证,世上有很多像妈妈这样的傻瓜,赚钱不在行但花钱还是懂的,不必多虑。

  不知是否是受到耳濡目染的缘故,有一天小虎也开窍了,拿一幅画向我推销。我希望便宜点,他怎么都不通融,说声我不爱你了扬长而去。如此反复几次,他最终折返回来说这画送你了,唯一一次赚钱的尝试戛然而止。

  林林见状直跺脚,嚷着少点也比没有强,慢慢攒啊。其时她已有了银行账号,经常盯着渐长的数目笑靥如花。

  中文学校期中考试,老师留了复习题,有个用“存”字组词,目的是掌握“存在”的概念。但林林偏要写“存钱”,尽管不错,但教学重点是exist,不是deposit或save。劝了半天,她仍认为存钱更好:“钱存起来,钱就存在了。”我急了:“钱不存起来,钱撒大街上,钱扔厕所里,也是存在的!”她仍不为所动:“如果被风吹走了,或是被水冲掉了,钱就不存在了。抱歉了妈妈,我能用‘存钱’吗?”

  得得得,存钱,存钱,你存钱吧!我直掐自己大腿,跟财迷抬钱杠,想什么呢。

  文学大师纪伯伦写过一首诗,大意说孩子是生命因对自身的渴望而诞生的,借你但并非因你而来,在你身边但不属于你,你能给予的是爱却不是思想……诗人膝下无子,我闪转腾挪半天,只验证了百年前他的伟大,不禁失笑。

  想通孩子不是父母生命的简单延续,而是听从自己灵魂召唤的、全新的个体,我的担忧终觅得一块栖身之地。因此不论她成为一个收银员,还是一个大富姐,我都将努力支持她。

  [1]box tops,美国一项为学校募款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