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威拉的中国孩子们(1 / 2)





  尽管搬来之前我就知道镇上亚裔人口不多,但临到女儿快上小学,我认真查看学区的族裔统计,还是结结实实地被吓了一跳:亚裔,我们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亚裔,只占了该社区的0.5%。每到周末中文学校乌央乌央的人,不过隔了十几英里,都躲到哪里去了呢?

  当然除了传统,原因可能是这片成熟的社区,房子说好听点叫有历史,说难听点就叫老旧,维护起来费时费力费钱,亚裔读书人多,动手能力强的人少,所以就不愿蹚这浑水吧。不过它的位置极佳,学校也不错,完美无缺的事可遇不可求,既来之则安之吧。

  初识威拉

  第一天放学,我提早去学校等着接女儿,一是我们住的时间不长,二是女儿是在蒙校

  突然一位身材高大、褐发蓝眼、白皙的脸上散落着雀斑的中年女子从人群中走来向我打招呼。

  “你好,你是林林的妈妈吧?”

  “哦,你好。我是,我叫花虎。”我大脑迅速地启动一遍,确定并不认识她。

  “我叫威拉,是艾米的妈妈。艾米和你家林林同班,都是一年级。”

  好家伙,怎么跟间谍似的,第一天就这么门儿清。我心中暗自感叹。

  “听说你是从中国大陆来的?”

  “对,来美国有15年了。”我很意外,中国就中国呗,还大陆,貌似她知道的挺多。

  “呵呵,我跟中国也渊源久远,我家最珍贵的东西都是中国的。”她满脸泛着笑意。

  “是吗?”我以为她是说古董,“我家可没有,搬来搬去的,玩不起,再说也不懂。你收集什么呢,字画、瓷器、家具?”

  “嗯,不是,能动的。”她眨了一下灵活的大眼睛。

  “金鱼?沙皮?还是……熊猫!”

  “哈哈,这些我也喜欢,但我指的是比这还好千百倍的,我的孩子们,都是从中国领来的。”

  “噢,真的?好啊,另外一个比艾米大还是小?”

  “大。但另外不是一个,是三个,我一共有四个。”她飞快地说着,根本不考虑我的心脏承受能力。

  “天哪,四个,那……你好能干啊!”我由衷地敬佩这位英雄母亲。

  “哈哈,不是我能干,是因为省了几道工序嘛。”她扳着手指头说,“凯迪11岁,大卫9岁,萨瑞8岁,这个最小的艾米6岁。”

  “大卫?你还领到男孩了?我们中国人一般不遗弃男孩啊!”我脱口而出,说完直想掐自己一把。

  “因为他有一些健康上的问题,是兔唇。”她倒毫不在意。

  我一时语塞,刚好救命的下课铃响了,大门洞开,孩子们小鸟般倾泻而出。于是我认识了艾米,一个眼睛细长、特别壮实的小姑娘。在后来的日子里,陆续地我又见到了另外三个,也由此掌握了0.5%亚裔的主要出处。

  记得在哪里读过,身高相仿的人容易亲近,我的朋友里特别高的真没有,威拉成了例外。开始与她接触多是通过学校的家长教师协会(pto),威拉是义务召集人,在各种文娱体育、节假庆典、社区参与以及捐款等活动中,总有她忙碌的身影。她还借助课后兴趣小组、班级故事会等机会介绍中国文化,讲解她家的故事,让学生对父母和小孩长相迥异这事没了疑问。

  不久她家大兴土木,在原来的平房上加盖了一层,竣工后我去参观,清爽简约的风格非常大气。家里的氛围温馨平和,四个孩子彬彬有礼,跟我家的喧闹不休对比明显。开始我以为是有客人来的缘故,后来才发现他们一贯如此,颇有些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