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1节(2 / 2)

  目送三个人离开,谢辞渊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他真的太难了。

  晚上,魏钰用过晚膳回了房间,他叫自己的贴身太监磨墨,“我出来也确实挺长时间了,是时候给母妃写封信报个平安了。”

  小太监满脸感动,心说您可终于记起来了。

  魏钰的信写的天马行空,当然身为一个甜言蜜语张口就来的人,他最前面写的当然还是对母妃的思念,后面开始写自己的生活,从吃食开始,到喝的玩儿的。当然谢先生布置的功课也好有趣。

  信的结尾,他强烈表达了自己的欢喜,并且表示留在这儿确实不错,只是他又想念母妃云云。

  写好信又装封好,魏钰才将信递给小太监,认真的叮嘱道:“可要快点啊,别叫我母妃等急了。”

  信寄到宫里,先传递到了皇上的手里。

  皇上看着小儿那充满童趣的笔迹,会心一笑。他想起谢立兰,每回收到谢辞渊寄回去的信,总是笑的像个傻子。他心里也是笑话过谢立兰的,那么大年纪的人了,偏偏在儿孙的事情上,还是那么不稳重。

  如今,他看着手中小儿的这封信,心中忽然就理解了谢立兰。

  他满怀着期待,他想这大概就是为人父的喜悦吧?天知道,除了长子次子和嫡女出生,他内心有过喜悦的波动之外,后面出来的孩子,他几乎都没有什么感觉了。如今对着一封信生出了为人父的喜悦,想想也确实神奇。

  但这种感觉还十分不错。

  皇上将信打开,一字一句的读了起来,然后越往下看,他的脸就越黑。合着你说母妃亲启,就真的只是写给你母妃的呗?还真一个字儿都没提到朕啊!

  瞧瞧那字里行间的腻歪,这都什么习惯?好好一个男孩子,整的跟女孩子似的。

  他皱着眉哼了一声,午膳用膳的地方就这么决定了。

  带着信,去了爱妃处。

  他的爱妃倒是跟从前一样,皇上吃了饭,却是挑剔的很,最后起身找茬将人骂了一顿,这才将信拿出来给了人家。

  端妃从吃饭的时候就一直被皇上挑刺儿,心中还惴惴不安的很,直到被皇上训斥了一顿,她差点儿就“噗通”一声跪下来请罪了,谁知道皇上就送过来一封信。

  “哼,在那小子眼中,朕就只是个送信的!”

  他把信从头到尾看了遍,上头是真的半个字儿都没有提起他。

  真是个小没良心的。

  不过看着信里的种种,对比他收到的侍卫和暗卫的来信,皇上对谢辞渊还是满意的。此人在很多方面,似乎都能给他惊喜。

  最让他担心的小六子,如今身体也好了,人也格外的活泼了,从信中所写也能看的出来,长见识了。

  皇帝此时已经不那么气了,他走过去又跟端妃一起将信看了一遍,看完搂着端妃说道:“你瞧,朕决定将这小子送去杨河村,看来真是做对了。”

  “皇上英明。”

  端妃嘴上恭维,心里已经将这个狗男人骂了八百遍!儿子信里没提你,心里就没点数吗?淡当然是因为,跟你没有什么好说的。还这么会撒气!

  不过此前端妃确实日夜牵挂着儿子,毕竟他出生就被太医诊断为弱症了。此时收到儿子的信,那活泼快乐的劲儿,像是要从信纸上溢出来了,端妃这才放下心来。

  “臣妾只是一介妇人,见识自然是不如圣上的。”

  皇上被夸了一通,心情颇好,对端妃说道:“爱妃今日就将回信给写了吧,记得说说那小子,也惦记惦记父皇。”

  端妃:……您大概是跟小六子一样大。

  交代完毕,皇帝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第044章 这是神物

  在七月份的时候, 红薯藤已经可以用来做菜了。不管是炒一下,还是用糖醋腌一下,都是十分难得的美味。这几天, 隔三差五的, 谢宅的饭桌上就有这道菜。

  谢辞渊也不是那种不懂得分享的人,村民们若有想尝试这道菜的人, 可以去采。只是,得遵守刘豪定下的规则, 不能薅的乱七八糟啥也不剩。

  因为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都多了一样可以下饭的菜, 还有那么多新鲜事儿, 对于习惯了夏日炎热的村民们来说, 这个夏天倒还挺好过的。

  进入八月中旬,红薯藤已经老了, 不太适合食用,再过几日红薯也能开挖了。

  皇上那边早就已经收到了消息,听说这是一种能够吃饱肚子的高产的粮食, 便一直都在关心着什么时候可以收获。

  这几天上朝的时候,谢立兰和谢当检都烦不胜烦。因为皇上每日都会将他们留下来, 问他们一些话, 最后问他们有没有收到谢辞渊的来信。

  以前皇上说想要微服私访的时候, 他们觉得外面还是挺危险的, 都是义正言辞的阻拦。可现在, 他们恨不得皇上立刻决定微服私访, 他们也好跟着一起去。

  殊不知, 其他的大臣都在酸他们。

  能得皇上如此信重,你们竟然还摆出一副颇为苦恼的样子来,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红薯收成那一日, 皇上也派了知府吴方和中州府的守备带了人过去守着。所谓民以食为天,唯有百姓安居乐业,朝廷才能够长长久久的存续下去。所以这红薯,简直就是他们大靖朝廷延绵的根基,若当真能够实现高产,太平盛世指日可待。

  而这样的东西,是在他的任上被发现的,那他也将会成为名垂青史的千古明君。

  这样的大事,叫他如何能不关注呢?

  收获的这一天,守备、知府都早早的过来了。守备带来的军队和知府衙门的衙役,将那三四亩地全部围了起来,杨河村以及周围几个村子的人见了这么大动静,心中好奇,却也不敢过去瞧热闹。

  衙役都还好,只是那些军人瞧着太可怕了。

  有那爱揣测爱传小道消息的,则在说:“我听说,是谢先生在那儿种地,结果挖出了宝藏来了,现在那地方被朝廷接手了。”

  “胡说,我怎么听说,是谢先生种的东西,被朝廷重视呢?”

  “那东西你又不是没吃过,吃个新鲜,下饭确实不错,有不能当饱,能有什么用?皇上会重视这个?宫里面山珍海味的什么没有,怎么可能会重视这东西?”

  “哼,跟你说不清楚,我们等着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