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27章:亲了不负责,就是耍流氓(2 / 2)


  时小砚除了上学时间用来学习以外,兼职写作和写评论,其实也是一种很有效的锻炼和加强,毕竟将来要靠笔杆子吃饭的人,现在她的文字就能卖成钱了,还怕没人雇佣吗?

  “对了,书哥,我拿到稿费了!”她上午就收到到账通知了,刚刚说到写稿的事情,才想起这一茬。

  “恭喜啊。”晏锦书还挺佩服她的,虽然他是真的不缺钱,但是自己赚钱花这件事所带来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他也想要这样的成就感。

  晏锦书做了一碟菜和一碗煎蛋荞麦面,还仔仔细细地摆了盘,不光要好吃,好看也很重要:这就是平凡生活里的仪式感。

  他把东西都放在一个托盘里,满意地一起端给她,结果转身才发现:她什么时候走的?

  也没跟他说一声呢。

  时小砚背着手从房间里走出来。

  晏锦书招呼道:“快来吃。”

  她嘿嘿笑着,小碎步走过去,正要说话呢,却被晏锦书抢了先:“你看我做了什么?”

  时小砚听话地看了一眼:是一碟青翠的绿色蔬菜啊。

  她对不上蔬菜和它们的名字,所以凡是绿色的叶子菜,一律都叫小青菜:不管它是生菜、菠菜、油菜、上海青……

  “蚝油油麦菜哦,很清淡的。”晏锦书把筷子递给她,“我还给你煎了个蛋,营养均衡。”

  蔬菜、荞麦面和鸡蛋,已经是尽可能做到低脂又好吃了,是朴素而实在的晚餐。

  “油麦菜……”时小砚若有所思,“这名字,好耳熟。”

  晏锦书闻言便笑了,轻轻唱了一句:“未能及一碟油墨菜,能换取温暖……”

  这是一个起了浓雾的寒冷冬夜,他想,她可能会需要多一些温暖。

  “哦!”时小砚想起来了,确实,《我得你》除了有写《梁祝》以外还写了油墨菜,她惊讶地说,“你怎么就学会了?”

  晏锦书耸肩,虽然他的粤语可能发音不标准,但他的音感可好了,学歌当然是听几遍就会了。

  她昨天晚上跟他说,那首歌写的是充满烟火气的幸福,他就认真地去听了也看了歌词,然后觉得:那样的幸福他也能给。

  时小砚有种“梦想照进现实”的感觉。

  这生活,竟真的可以过得如诗如歌。

  用赵本山老师的话说就是:“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真巧。”时小砚把藏在身后的东西拿出来,“我用稿费给你买了个礼物,谢谢你一直做饭和照顾我,就:仅以此物,聊表谢意啦!”

  有来有往,是相处的最好状态。

  晏锦书拆开礼物一看,是一副手套。

  时小砚凑过去戳着手套上的长毛说:“手感是不是很舒服啊?冬天就是想用毛茸茸的东西对不对!而且,这是个新型材料,经过特殊处理以后不会有静电哦!我一收到稿费就去买啦,刚才你回来的时候,我看你手都冻红了,这下正好,明天早上就戴起来吧!”

  晏锦书有的是手套,只是他觉得戴上以后手的灵活度降低了,所以是故意没戴的,而且他体温高,觉得自己扛得住。

  出于礼貌,他试戴了一下新收到的手套,发现材质非常柔软,弹性也很好,所以手指的灵敏度并没有降低太多,保暖性也不错:想来是使用了新研发的材料的关系,真的改善很大。

  【师傅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指老师这一职业,清朝的时候师傅一词开始包括有手艺的人,其后又逐渐演变为对年长者的尊称。师父是唐朝才出现的词,和师傅最早的意思一样指的是老师。“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出自80年代一部小说《英雄大八义》,写的是宋朝的故事,作者使用的是“师傅”二字。

  ps:对,我又查资料了,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