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9节(2 / 2)


  五贝勒的脚伤只是小问题,养上十天半个月也就没事了,不过俗话也说了,伤筋动骨一百天,保险起见,太医不会把日子往短了说,只能往长了说,“起码要养上一两个月,要想彻底把骨头养好,那得三个月左右,所以三个月之内,贝勒爷应当小心左脚。”千万别和今日一样,下着雪还去演武场骑马。

  瞧太医的手法和开的药方,胤祺就知道自个儿的脚上没什么大事儿,都怪府里头的郎中,没事大惊小怪,这样的伤都不敢上手,以至于让他派人去请了太医,在紫禁城中丢面儿。

  虽说扭伤是小事,但既然已经请了太医,胤祺就决定把它当作一件大事去对待,也免得让人觉得他是大惊小怪,摸不清楚情况就派人请了太医,当然更重要的是,年关临近,按照惯例,过年要进宫的次数太多,太过劳心劳力,旁的不说,光是磕头就足够膝盖和额头受的了,好不容易今年有这个机会可以告假,他自然不会放过。

  太医回宫复命之后,胤祺就立马让人跟衙门和内务府告的假,在来年2月份之前,都不打算去工部衙门了,也不打算进宫参加宫宴,至于给额娘、皇玛嬷和皇阿玛拜年这事儿,他倒是打算在年三十之前去一趟,一来是免得让人说嘴,二来也是让额娘和皇玛嬷放心,免得她们真担心自己出了什么事儿,那可就真成不孝了。

  康熙一早就得到了消息,胤祺是他的亲儿子,而且还是宜妃的长子,他哪里会不担心,早早的就派人去太医院候着,一有消息就给他回报,怕宜妃太过担心,还特意起驾去了翊坤宫,有他在,也免得宜妃慌了心神。

  哪承想,老五这么不靠谱,虽说脚伤不严重是万幸,但不过是区区的扭伤就着急忙慌请太医,未免也太沉不住气了,让他和宜妃都跟着担惊受怕,还好太后不知道这事儿,不然太后这么大一把年纪,可经受不住这样的惊吓。

  宜妃定了定心,“这孩子办事情也太毛躁了,都已经是当阿玛的人了,还跟小孩子一样。”

  康熙心里头很是认同,但是在宜妃面前,又不好直接点头肯定,只能安抚道,“在咱们俩面前,老五可不就是个孩子嘛,等他脚伤好了,朕就把他调去户部,好好磨磨性子。”

  要不是怕老五心性不定,其实调去军部比户部更合适,一来可以练习骑射,二来老大那个性子,定然不会因为老五就坏了规矩,但如今老大已经成了气候,不能把老五划到那边去了,不然的话,真能出事。

  至于户部,有老四在户部坐镇,性子那么较真的一个人,最是讲规矩不过了,老五若是去户部的话,也能板一板性子,总好过一直在工部游手好闲。

  后宫不得干政还是先帝立下的规矩,哪怕是自己亲儿子的职务,宜妃也不能说什么,她在宫中向来活得自在,靠的可不光是心大,更重要的是心里有谱,哪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她心里都清楚,而且绝对不会越雷池半步,正是因为如此,当年皇上把老五抱到太后那里去的时候,她既没有反抗,更没有抱怨,甚至一开始都不会过于频繁的去太后宫中。

  胤祺的差事就这么定下了,不过一时半会儿他自己还不知道,养伤的日子确实惬意,不需要每日半夜起床赶着去上朝,也不需要每天都花一个时辰的功夫去练习骑射,舒舒服服的坐在屋子里,哄哄儿子、看看书,除了每日的两碗中药之外,一切都很好。

  对于毓秀而言,一切就没那么好了,这位爷养伤不去前院,反而留在正院,虽说扭个脚不影响自理能力,也用不着她伺候,人家吃饭穿衣样样行,脚绑成个粽子也不影响走路,但是一个大活人杵在屋里,多多少少都有些不方便,就像考试的时候监考老师站在旁边一样,一定会受到影响的,旁的不说,饮食上就要考虑病人的禁忌,吃个锅子,汤底都不能要辣的。

  弘晶倒是乐呵的很,满屋子里跑,也不知道哪来这么大的精力,要不是拘着他不让出门,可能早就跑出去玩雪了。

  爷俩偶尔还会鸡同鸭讲的聊一聊,明明除了‘阿玛’和‘额娘’之外,弘晶现在只会一些简单的叠词,比如‘肉肉’、‘桌桌’、‘粥粥’、‘甜甜’,反正差不多都是跟吃有关的,两个人凑在一块儿聊天的内容,绝对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么冷的天,毓秀轻易是不会出门的,而且胤祺就待在正院,她也不好把人撇下,自己去七贝勒府,七福晋也不好过来,至于三福晋,在府里头养胎呢,虽说已经怀孕三个多月了,按理来说已经坐稳了胎,不过还是跟内务府告了假,不想为了三贝勒的面子,过年去宫里头受那个罪。

  之前三福晋怀弘晴他们的时候,可没有这样过,向来是把三贝勒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自己和肚子里的孩子,如今却是全然不一样了。

  毓秀今年是托了胤祺的福,也用不着去了,而且她也不打算在府里头大办,在正厅整两桌酒席,吃一顿年夜饭就算完事儿了,至于什么守夜、拜年……今年都不需要有。

  想一想,胤祺这脚扭的还挺值的。

  第44章

  想一想去年受的苦,毓秀心怀感激,亲自动手熬了一锅骨头汤,当然跟普通的骨头汤不同的地方是在于里面加了灵泉水。

  满人讲究大口吃肉,骨头汤很少会有人研究,所以毓秀让厨房准备食材的时候,厨房的师傅们还奇怪呢,剃干净了肉的筒子骨一般都会出现在穷苦之家,吃不起肉又想吃点荤腥,几文钱就可以拿好几根筒子骨回家,至于这些达官显贵,大概都不知道这个东西也属于食材。

  福晋确实是会吃,甭管是猪大肠,还是牛尾巴,总之是没有忌口的东西,如今连穷苦人家常吃的筒子骨也纳入食谱了,着实是……不走寻常路。

  上辈子,毓秀熬的骨头汤就只是骨头汤,用的并非是筒子骨,而是肉排骨,将上面的肉剃光之后,再把骨头用来熬汤,汤里面除了骨头,就只有盐、大蒜、花椒和香菜。

  不过虽然食材不足,吃法简陋,也耐不住毓秀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一边熬着自己的简易骨头汤,一边正宗的骨头汤做法,并且熟记于心,这不就用上了吗。

  厨房送过来的筒子骨,都是用热水焯过,去掉了血水和脏东西的,所以可以直接用,毓秀只需要把锅放到小炉子上,依次往里头放入灵芝、姜片、枸杞、筒子骨和足量的水,然后就是慢慢熬制的过程了。

  时间越久,灵芝和筒子骨里的营养熬出来的就越多,味道也就越香,两个大人还好,弘晶却是已经搬着自己的小绣墩坐在炉子跟前,眼巴巴的瞧着熬汤的锅子,一点儿都不矜持。

  这东西大补,毓秀不敢给弘晶吃多了,她自己也不敢吃太多,毕竟之前减肥的痛苦还历历在目,所以一个半时辰才熬好的骨头汤,大部分都给了胤祺,她和弘晶则是一人一小碗,是那种巴掌大的小碗,喝个三五口汤就没了。

  弘晶虽然人小,但是吃东西这方面确实继承了他阿玛和额娘,速度可是一点都不慢,喝完了自己碗里的汤,便迈开小胖腿跑到他阿玛跟前,眼睛湿漉漉的看着,两只小手紧紧拽着他爸的袖子,看着是可怜又可爱。

  不过,胤祺却是相当无奈,单手端着碗,另一只手下垂,就是被儿子拽住袖子的那一只手,还不到一岁半的小家伙,也不知道哪来这么大力气,他若是硬挺着不把手放下来的话,袖子勒的手腕还挺疼。

  “要不匀给弘晶点。”胤祺很快便妥协了,反正又不是什么稀罕东西,灵芝和猪骨头而已,要多少有多少,福晋若是想让他补身子的话,日日都可以煲这样的汤,用不着从儿子嘴里省一口。

  弘晶已经能够听懂一些话了,闻言转头看向他额娘,同样是用那双湿漉漉的眼睛,本来毓秀看亲生儿子就有滤镜,小家伙又无师自通会卖萌,别说是骨头汤了,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她都能给。

  不过,“弘晶现在太小了,脾胃弱,别看这些是汤,但里面又是灵芝、又是骨头的,而且熬了那么久,很是不容易消化,喝一小碗就足够了。”毓秀先是跟胤祺解释了一句,可千万别跟着添乱了,弘晶眨着两只大眼睛那是湿漉漉,至于弘晶阿玛,同样的表情做起来那就是辣眼睛了,而且是相当辣眼睛,她可受不了。

  胤祺虽然已经是两个儿子的阿玛了,但是照顾孩子这事儿是一点儿经验都没有,也就没那么多的顾虑,不过就算现在知道自己考虑不够全面,也没觉得愧疚就是了,反正养孩子是福晋的事儿,养得好是福晋的能耐,养得不好,自然有嬷嬷和宫女查缺补漏,根本就没他什么事儿。

  跟大的解释完,毓秀再跟小的商量,“阿玛脚疼,喝了汤就不疼了,弘晶要是喝了阿玛的汤,阿玛的脚就会一直疼,所以咱们不能喝阿玛的汤,你看额娘也是一小碗。”

  毓秀边说着,边把自己的小碗拿出来给弘晶看,她尽可能说简单点,多多少少也能听懂一些。

  弘晶确实是听懂了,不光不再要求喝他阿玛的汤了,而且还蹲下来,对着他阿玛那只被包成大粽子的脚,“呼呼~痛痛。”

  胤祺这颗心啊,总算是体会到做阿玛的感觉了,酥酥软软,就像泡在温泉里一样。

  “真不愧是爷的儿子。”要不是手里端着汤,要不是左脚使不上劲儿,他这会儿肯定就把儿子抱起来举高高了。

  胤祺现在也觉得这脚扭的挺值的,当然要是那群倒霉兄弟不过来看他那就更好了。

  脚扭伤了并非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五贝勒府当然不可能大摆宴席,所以就算是兄弟和旗下的奴才过来看望他,也不可能在同一天过来,就算是组团来,那也是三三两两的。

  七贝勒府就在隔壁,所以最先过来探望他的是七弟,然后是三哥、四哥,当然这两个人是分开来的,估摸着剩下的兄弟在过年之前陆陆续续也会来。

  就像胤祺预料到的那样,刚喝完骨头汤,八弟、九弟和十弟三个人就一块儿过来,按理来说是不应该在正院见客,只不过他一个脚都受伤了的人,也就不必去在意这些繁文缛节了。

  胤祺觉得没什么,毓秀就更觉得没什么了,她是正儿八经的嫡妻,又不是妾室,接待大伯子小叔子也是够格的。

  主人家没把这当回事儿,过来的三位客人却是惊奇的很,就算八贝勒这样和福晋感情深厚的人,也没在正院接待过兄弟,就算五哥如今脚受伤了,但是大家都知道,区区扭伤而已,未曾伤筋动骨,正骨之后的当天就可以走路,哪用得着这样。

  进了侧厅,三个人就更感到惊奇了,不过是几日不见,五哥脸色就红润多了,虽然还看不出胖瘦上的改变,不过三个人都相信等到过了年之后,效果就会很明显了。

  “我们三个来看看五哥,脚伤好些了吗?”先说话的是八爷,三个人已经习惯这样的说话次序了,哪怕这是九爷亲哥的府邸。

  作为亲哥,胤祺早就已经看开了,就算哪一日,老九为了老八上刀山下火海,他也不会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