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零一章(2 / 2)

  李清珏深知其中不乏怀揣私欲者,家中女眷正值好龄,岂不抓牢机遇,混个皇亲国戚之名?但除此之余,仍是忧国者居多。他绝非不识其忠,只是要让他以这尴尬姿态置身其里,未免太无情了些。

  他与平怀瑱闹了几日不愉快,尚不知接下来该如何是好,是不知如何置喙,更是不愿置喙。

  可本是如此,偏偏赵珂阳又有信传来。

  两日间御书房来者络绎不绝,非比寻常得热闹,已令平怀瑱不堪其扰,分明未及不惑之龄,却冰冷问出一句“爱卿以为朕年事已高,急着为朕忧虑龙嗣”。

  闻话之臣格外惶恐,忐忑退去后再得一旨:未得通传,任何人不得觐见。

  众臣穷途末路,唯赵珂阳知,皇帝旨意尚有拦不住之人。

  这些年来赵珂阳身作知情人也算深懂李清珏,明白“非议”二字动摇不得他,非得“后继无人,难得善终”才能教他无法置身事外。

  李清珏手捏信纸,垂眸凝视这几字,笑想赵珂阳真是何其残忍。

  笑罢整装行帖,入宫参见。

  御书房果未能将他拦住,李清珏于平怀瑱诧异眸色中出言跪谏:“凤仪宫久旷,臣请皇上择贤立后。”

  平怀瑱望着他,眸底如风作啸,将盛怒席卷其中,许久才堪堪平静下来,手中笔杆用力杵着宣纸,早已坏了狼毫。

  “你再说一遍。”

  “请皇上立后。”

  平怀瑱重重将笔搁下,甩袖行出。

  李清珏独在室内寂寂跪着,经久起身,如来时面无波澜地行出宫去。

  尚值京中人烟最盛时,贩者游者比肩接踵赶这春末夏初的白昼市集,李清珏自东宁街头穿行至尾,忽而忆起过往。

  那时太子尚幼,偶露顽劣性子,偷与他出宫寻乐,宫中什么金贵珍馐没有,非要挨个儿尝遍这街边小点,末了再买上一裹儿桃花糖,连包塞他怀里道:“瑾弈似这桃花糖甜。”

  他紧张蹙着眉毛揣着糖,时不时左顾右盼,既怕宫里人跟来,又怕宫里人没跟来。

  后又数年,两人渐成少年,早不吃那腻人糖籽儿,可平怀瑱仍会不时与他戏闹,逢亲热时候凑在耳边低语:“瑾弈可比桃花糖更甜。”

  到如今,他终不太能记清那滋味。

  街头糖铺子多年未改,铺前孩童甚多,李清珏远远看了一会儿,未近前去。

  回到府上恰近酉时,他晚膳不用,遣退院中仆从,独自寻来桃花酿制的清酒两坛,伴疏萧树影相酌,脑里遍遍回想从前乐事,循环往复,不息不止。

  不知何时起了醉意,院中有一人脚步急促入亭来,夺走他指间虚虚执着的暖玉酒杯。

  李清珏朦胧抬眼瞅见侄儿眉目,笑将他拉坐身旁:“瑞宁可要尝尝桃花酿?这世上桃花做的玩意儿,都甜。”

  李瑞宁为之忧虑不已,拾袖拭他额间细汗,想起平怀瑱曾有叮嘱,李清珏生来醉酒便易体热,需得好生看顾,莫可奈何道:“叔爹不可再饮了,若教琅叔知道该要急作何样。”

  李清珏眸里醉色滞了一霎,听着那声“琅叔”,嘴里轻轻咬了两字“煜琅”。

  李瑞宁没能听清,正疑惑时见他抬手,指着院中高树兀自说起话来:“你琅叔从前可不少来此地……他曾为太子,与我日夜相伴,情胜手足,旁人唯有艳羡而已……如今他为帝,我为臣,他却不可轻易再来了,我亦不得轻易近前去……”

  “叔爹醉了。”

  “若不醉,可能埋怨?”李清珏收回手来,眼还望着那处,“他要令天下人知,我却不能令天下人知,我隐忍至此,可有哪处比朝中那些人做得不好?几十载浴血,步步惊心,为了那些人口中的天和地,连何家都搭了进去,可有过错?若错了,错在何处?”

  李瑞宁被问得哑然,望着李清珏赤红双眸,无话可说。

  “我劝他立后,如同执刀剜心,一句一刀,一字一刀……我非草木,岂不知痛?若可以,我就愿做一世佞臣,要他江山不顾,后宫不思,心里眼里只有我……我丢了‘何瑾弈’之名,在这世上浑浑噩噩地过,前身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后身颓丧惨淡孤苦煎熬,唯独自幼不变的是予他真心。是他有言在先与我一心,我牢记始终,将他所为都看在眼里……我可是疯了傻了才要劝她立后?我早就……无余力做这良臣了……”

  那双眼愈发殷红,却始终倔意如初,未起雾气。

  李瑞宁望着,于记忆中从不曾见过李清珏如此模样,更不曾听他抱怨至此,仿佛一路苦楚都能独身抗下。

  难得如斯宣泄,未尝不好。

  李瑞宁不劝,且在旁默默相伴,不论李清珏今夜尚有多少话讲,他都但管好好听着。

  但李清珏似已别无多话,醉眼凝向远处,许久后只轻轻一笑:“呵,到头来连个一心人都守不住……”

  继而满院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