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章 柳暗花明四姓村

第三章 柳暗花明四姓村

垛沟镇,是他爷爷下乡支农时工作过的乡镇。在默然小的时候,爷爷经常给他讲“鬼洞飞仙”的故事。在大山深处一个叫垛沟镇的地方有个四姓村,四姓村里有座们们山,们们山里有个孬孬洞,而孬孬洞里住着神仙。在重要的日子,这些神仙就会飞上天去。这里的孬孬洞就是所谓的“鬼洞”。

其实,所谓的“鬼洞飞仙”,在那个年代这种叫法非常不妥,很避讳。他爷爷还参与了对这起灵异事件的调查,据说当时专家组给出的结论是当地磁场异常,在特殊情况下形成了非常奇特的“自然录像”效果。专家说,所谓的“鬼洞飞仙”就是在古代某一祭祀活动时正巧碰到合适的自然条件,规律的磁场形成了“自然录像”,并存储在磁场中成千上百年,在特定适合的条件下,又被播放了出来。更重要的发现是,在那个被称为“鬼洞”的山洞内还发现了数十个奇怪的圆圆的石盘。石盘被打磨得很光滑,上边还雕刻着美丽的花纹。不知道什么原因,专家组回去后再也没有回来。默然记得爷爷说那件案子案宗编号是“幺零幺”。

默然之所以选择去那里,是因为他们已经虐侠虐够了,《最强魔仙疯侠》、《极品修真侠少攀枝花》……再没有故事可编,于是乎想到了他爷爷讲过的那个地方。这个故事从他小时候到现在一直萦绕心头,总想去实地调查一下。当然,他也想去看一下爷爷、奶奶曾生活过的地方,最主要的,是去寻找他失散多年的爷爷和从未谋面的奶奶。

第二天,三人乘飞机,转汽车,终于到了垛沟镇,一个不大也不繁华的山里城镇,怡然自得就是形容那里最好的词语。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那里人竟然都不知道“鬼洞”的事。

没办法,只能在镇里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起来,继续打听,还是没人知道。

正在焦急之时,一位白胡子、白头发、灰长袍的老者,手持一弯龙形木拐杖,杖顶挂一个大大的葫芦,浑身酒气,从他们身旁大摇大摆地走过。边走边乐悠悠地哼唱着:“都说天上神仙好,无忧无愁乐逍遥。世间本应多自在,一歌一酒烦恼消。”他看到这三个年轻人在盯着他看,显得更是开心,竟然从搭袋里拿出一付快板,兴高采烈地边敲边唱,向镇外走去。吵得在路边熟睡的一条黄狗一骨碌爬起来,没好气地翻了他一眼,极不情愿地向巷子里走去。

鸽子道:“还是山城好,看他怡然自得的样子,真是潇洒,真是随性,简直神仙一样。”

默然却为了找不到线索而干着急。

秋女安慰默然道:“二槑,别着急,我们刚到这里,先熟悉一下这里的环境。必竟过去五十多年了,应该多找找老年人打听,说不定会有线索的。”

这“二槑”是秋女给他起的外号,鸽子比默然大,所以就排在老二,看他呆头呆脑的样子,就叫二槑了,有时也叫槑瓜。

默然点头称是。

可是他们又打听了几个人老年人,也都不知道这件事。难道是爷爷编来哄他玩的故事?还是把地方记错了?

正当他们失望时,一位四、五十岁的黝黑中年汉子偷偷地叫住了他们,神秘兮兮地说道:“我知道‘鬼洞’在哪,我可以送你们过去。”

默然和秋女顿时欣喜若狂。

这时鸽子在他们身后小声说:“小心有诈。”

秋女一摆手,道:“去!山里人最敦厚,别不识好人心。”

这是唯一的线索,也只好借此打听。问那老汉路费要多少钱,那老汉道:“不要钱,我老家就在那里,正好顺路回去。”

三人一听,原来是当地人,顿时放心许多。那老汉自称自己姓李,所以他们叫他李伯。

上了那人的三蹦子,在“噼噼叭叭”的马达声中,出了镇子。

刚出了镇子没多久,他们就看到了刚才的那个老者正扛着拐棍,背着酒葫芦继续大摇大摆地向镇外走。当经过他身边时,他一直盯着三人笑。笑得三人浑身不自在,后颈发冷。

他们穿梭在山路之上,沿途的风景很美,但是在山腰间坐这个随时都会散架的三蹦子,真是让人提心吊胆、惊险刺激,简直那什么了。

……

过午时分,他们终于远远地看到了一处掩藏在大山腰里的小村落房屋的或青或红的瓦顶。

李伯此时侧脸对他们喊道:“我老家叫四姓村。本来叫百姓村,是因为在村子里住着赵、钱、孙、李四姓人家,正好是《百家姓》的第一句,所以得了这个名字。可是村子总是人丁不旺,一位风水大师看过风水后,说我们村子处在极旺之地,必出大贵之人。但是我们村太小,用不起这个名号,所以不但不旺,还反受其累。所以就改成四姓村了。现在村里青壮年都去了镇上和城里了,村里只剩下几位老年人。谁知道以后还有没有人愿意居住在这里呢。”

“三蹦子”在村边口第一家门前停了下来。这家门前长着一棵巨大的槐树,枝繁叶茂。有一个小的门房,周边由矮墙围成了一个小院子,看得出,院里正北是三间堂屋、右边是两间东屋。再向村里看,只有稀稀疏疏的几十间老式瓦房和矮墙围成的院落,四散的座落在山坡上。

李伯道:“这是俺姑家,村口第一家。她老人家一个人独居。正好家里有空房,如果你们来不及回去,就暂住在这里。我后天会再来,如果你们那时要回镇里,我正好再把你们捎回去。”

三人对李伯感激不尽。这时,他们发现,不知何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已经站在李伯身后。她头发银白,在脑后打了一个用纱网兜住的发髻,身材矮小,满脸褶皱,神态安详,表情平静。

李伯看出大家的异样,知道他姑姑已站在身后,于是转过身,对那老人道:“俺姑,这几位是来旅游的城里人,我顺路捎来的。如果晚上他们回不了城里,就住在您老这。”

那老奶奶很热情,连连说好,一个一个地端详着他们。直到看到默然时,竟然盯着不放,表情一怔。忽然上前紧抓住他的双手,盯着他看了又看,问道:“孩子,你叫啥?”

默然平时以笔名称谓,现在被这老人一问,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最后还是有些羞涩地讲了自己的真名:“奶奶,我叫孟思月。”他平时不太喜欢说出自己的姓名,因为小时候福利院的小朋友都说这名字像个女孩的名字。

老奶奶变得更加激动,道:“是了,是了。你是月儿,你是月儿……”

这下把大家都弄懵圈了。李伯道:“俺姑,你咋啦?别吓到这些孩子。你是不是认错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