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被流放后我成了首富第63节(1 / 2)





  苗婉拍拍手,“好啦,花销是不少,但都是一锤子买卖,往后就不会这么多了嘛,咱们算算这一个月的进账。”

  众人又来了精神。

  苗婉笑眯眯看孙耀祖,这孩子在酒楼里呆了二十多天了,也不知道是乔盛文教得好,还是他不用面对那些欺负人的同窗,比原先看起来性子开朗了些。

  孙耀祖深吸了口气,拿着账簿,虽然声音很小,但说得很清楚,“开业头三天的帐是二姐夫记的,扣掉成本总共是一百五十八两。”

  嗯?三天差不多就够起一半儿屋子的钱了?大家面上的表情更放松了些。

  “后面十几天,除了有烧烤的时候流水会超过五十贯钱,其他时候每天都是四十多贯。”孙耀祖顿了下,声音更小了点。

  “最后十天,除了做烧烤那日是五十贯七百文,其他时候都是三十几贯钱,昨天最少,二十九贯。”

  张娘子听得直皱眉,“怎么越来越少了呢?是不是三壮你没管好铺子?”

  张三壮忍不住喊冤,“铺子里的生意挺好,每天中午和晚上客人都不少,有时候忙得我喝口水都没有功夫。”

  “那怎么会越来越少呢?”张娘子更不明白了。

  倒是总过去帮忙的张二壮知道点,“我瞧着每天最忙的时候,跑堂招呼不过来,客人们就去其他地方了。现在天渐渐暖和,各家拿手菜都出来了,有些味道确实不错。”

  张三壮委屈地直点头,“就是这么个理儿,要我说……咱是不是也该上新菜了?”

  众人都去看苗婉。

  苗婉注意到了孙耀祖欲言又止,却不知道该怎么说的模样,心下微动,只笑道,“当然该上新,不过也不着急,还是先发钱比较重要!”

  “跑堂们的工钱一个月是一贯钱,孙阿达和徒弟们每个月的工钱是两贯钱,三哥身为掌柜,也是两贯工钱,哥哥嫂嫂们,还有阿姆阿达你们每天也要跟着忙活,每个人也是一贯钱的工钱。”

  于氏她们顾不得发愁,都高兴起来,“咱们也还有工钱啊?”

  “这……咱在家也帮不上什么忙,就不拿工钱了吧?”张娘子听苗婉刚才说钱都花完了,有些舍不得。

  三家大部分银子可都算花出去了,就算有利润也不能这么花,还要攒着给孩子们读书呢。

  苗婉抱着张娘子胳膊,“我看了账本,除掉成本以后,咱们还剩九百多两的利润,虽然不用在家里忙活了,但家里人也没少跟着忙活,头一个月发工钱,肯定要给大家发工钱添点喜气。”

  不待张娘子拒绝,她又道:“我出了月子,往后就能帮着阿姆和娘干活儿啦,后面咱们都是按劳发工钱。”

  她看了张三壮一眼,“至于食肆,除了工钱,还要根据表现和食肆的利润发奖金,肯定要赏罚分明。”

  张三壮心下一紧,他咋听着这不像是要发奖金,更像要罚钱呢?

  作者有话说:

  日万比平常慢一点,我强迫症还要仔细检查一遍错字,所以还是22点之前二更哈。

  第50章

  “总共九百六十五两利润,工钱是二十五两,拿出四十两来发奖金,留下一百两做成本,剩下八百两张家得一百六十两,乔家和孙阿达各三百二十两,阿姆觉得如何?”

  苗婉话一说完,大家面上都露出喜气,哪儿还有什么如何,全都点头。

  虽然年前忙活那么久,基本等于没拿到银钱,但这刚过完年两个多月,家里又能有余钱了。

  尤其是张娘子,一百多两她就很满足。

  起码过几日叫驴蛋和狗蛋还有五岁的铁柱去私塾,束脩还有笔墨纸砚是够了,还能扯几块新布,给娃儿们做些进学穿的长衫。

  只有孙氏关心,“阿婉,奖金怎么分啊?”

  食肆里干活儿,算上没事儿就过去帮忙的张二壮,总共十五个人,那这伙计跟掌柜还有掌勺师傅的,肯定拿钱不一样吧?

  一个是自家男人,一个是自家阿达,还有干了快一个月的弟弟,孙氏比旁人都上心。

  苗婉露出招牌小酒窝,冲婆婆眨了眨眼。

  耿氏心神领会,起身,“估摸着淘淘该醒了,再不回去她要哭,要不让阿婉和她爹仔细琢磨下章程,先跟伙计们说好,叫他们好好干活儿,该发的银钱肯定少不了他们的。”

  张三壮心底不妙的预感加深,阿婉不是要亲自去食肆吧?

  他倒不怕苗婉去看看他们怎么干活儿,就是担心,若苗婉觉得他做的不好,到时候罚钱……肉疼,脸也疼。

  耿氏说完,苗婉也觉得胸前有些不大对劲,赶快起身,“忙活一个月啦,要不然咱明天歇一天,让伙计们也缓缓。”

  说罢她看向耿氏,“正好娘这几天也有功夫,可以再去人牙子那里挑几个妇人,起码能叫伙计们都轻松些。”

  大家都没啥意见。

  从辛辛苦苦一年才能攒十几两最多几十两银子,到如今家里能开上铺子,张家甚至孙老火都已经心满意足了。

  只要挣钱,挣多挣少都听苗婉的就行,他们更勤快多干活儿,比啥都强。

  但苗婉不这么想,要真是赚点就够了的话,年前乔家就已经收着一千两上下的银子,何必折腾个铺子出来。

  她想给淘淘盖大房子,让淘淘生活的环境能更好些,全家人都能过上舒坦日子。

  当然,身为地道的西北姑娘,她也想帮乡亲们日子过得更好些。

  如今还有许多吃不饱穿不暖的百姓呢,过上一冬不知道要冻死多少人,只是她没见到,却知道在西北苦寒之地,饿死的人一定少不了。

  起码,她想把条街到家里这段路先修一修,自己做生意也能带动许多人吃得上饱饭。

  往后逢年过节之时,除了舞龙,那些烟花和灯会也能在西北热闹起来。